大鼠细胞因子

我有新说法
0

大鼠细胞因子


大鼠细胞因子

大鼠细胞因子
中文学名
大鼠
别    称
大白鼠,凶鸡巨鼠
二名法
Rattus norvegic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啮齿目
鼠科
亚    科
鼠亚科
大家鼠属
大鼠
分布区域
北亚洲

大鼠形态特征

1.大鼠性哺乳纲,啮齿
大鼠大鼠
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2.繁殖快。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19~22)天,哺乳期21天,每胎产仔平均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
3.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对光照较敏感。
4.无胆囊:大鼠、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它们的总胆肝管括约肌的阻力很少,肝分泌的胆汁通过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受十二指肠端括约肌的控制。
5.不能呕吐:因此药理实验时应予注意。
6.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7.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8.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9.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
10.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
11.对炎症反应灵敏。它的眼角膜无血管。
12.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线存在,不骨化。
13.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采用阴道涂片法(Yaginal Smear Test)来观察性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可推知性周期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状态与垂体激素的变动。

大鼠种群分布

白化型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由野生褐家鼠(Rattu Norvegicus)和黑家鼠经驯化后所获得的变种,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亚洲的温暖地区,特别是Caspina海沿岸的苏联地区,大约在18世纪传到欧洲,在1728~1730年到达英国,在1775年到达美国。开始时,大鼠在欧洲作为一种观察动物在家庭中驯养,大约在1850年前,首先用作营养学实验,1856年首先报告了用大鼠作肾上腺切术的实验观察,在188
大鼠大鼠
0年前就已培育出3种隐性毛色基因的纯合子:白化型、黑色非野生色和斑驳色,大约在19世纪末,这些隐性株系即被引进美国加以培育。随着生物医学研究需要,全世界已培育出100多个近交品生系(详见大鼠近交品系名称表)。常用的大鼠近交品系有十几个如ACI、BVF、F344、PA、M520、WAB、WAC、WKA、SD、RF等品系。常用的非近交的纯种大鼠有7种,其中以Wistar大鼠用得最多,我国医药研究中应用也比较广泛。此种大鼠白色,相当于小鼠的瑞士(Swiss)种。其他6种大鼠也较常用:Sherman大鼠,为白化鼠;Oshorne-Mendel大鼠,白化鼠;Sprague Dawley大鼠,白化鼠;Long Evans大鼠,应用最广泛,基因型为hh,头部毛斑如包头巾(hooded),基因型若为hhaa,则尾基部有黑色毛,一般黑白色;August大鼠,眼为粉红色,毛斑与hhaa相似,但此鼠基因为hhpp基因有冲淡作用,是淡化基因,此鼠用于药物和还培育了不少突变品系大鼠,在医学的各个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癫痫大鼠,用玲声响刺激会旋转起舞数秒钟,一侧倒地,发作癫痫,与人类癫痫发作相似,适于研究人类癫痫病。又如高血压大鼠(Hypertension Rat):SHR大鼠由Okamoto和Aoki选育成功,正常大鼠收缩压110~120mmHg,育成后血压高达200mmHg。出生五周龄SHR大鼠血压可达150mmHg,成年后血压平均为170~180mmHg,最高可达200mmHg以上,因此SHR也可称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此鼠除有高血压自发率为100%特点外,还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适于人类的高血压病研究。培育成功的这类遗传性高血压大白鼠鼠种甚多,除上述由Okamoto等培育成功的京都种大白鼠(SHR)外,还有由Smirk等培育成功的新西兰种大白鼠(GHR),由Biachi等培育成功的米兰种大白鼠(MHS),由Dahl等培育成功的Brookhaven种高血压敏感大鼠(HSR)。此外,Okamoto还培育了一些亚系。遗传性高血压大白鼠寿命明显缩短。

大鼠医学研究

1.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如可复制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常用大鼠切除内分泌腺方法,进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内分泌实验。
2.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大鼠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动物,曾用它作了大量维生素A、B、C和蛋白质缺乏等营养代谢研究。还常选用大鼠作氨基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和钙、磷代谢研究。还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研究。
3.药物学研究: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最适合于筛选新药和研究心血管药理。如常选用大量用直接血压描记法进行降压药的研究;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进行心血管药理学实验;毒扁豆碱引起的大鼠升压反应实验模型,可用来研究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释放的药物。
4.肿瘤研究:大鼠可复制成各种肿瘤模型,是肿瘤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它特别易患肝癌,可用二乙基亚硝胺、二甲基偶氮苯(DAB)复制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用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复制大鼠食管癌等。
5.传染病研究:是研究支气管肺炎、副伤寒的重要实验动物。选用幼年大鼠进行流感病毒传代,进行厌氧菌细菌学实验,还可进行假结核、麻疯、霉形体病、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用激素处理后)、念珠状链杆菌病、黄曲病、烟曲菌等真菌病等研究。
6.多发性关节炎和化脓性淋巴腺炎等的研究:大鼠足跖浮肿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筛选抗炎药物的方法。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反应很敏感,常用它来进行关节炎的药物研究。
7.行为表现的研究:大鼠已广泛应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它具有行为情绪的变化特征,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8.中耳疾病和内耳炎的研究。
9.畸胎学研究和避孕药研究。
10.放射医学研究常选用大鼠。因其无胆囊,常用它作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的研究。
11.肝脏外科研究:由于大鼠肝脏的枯否氏细胞90%有吞噬能力,所以肝切除60~70%后仍能再生,常用于肝外科实验。
12.遗传学研究:大鼠的毛色变型很多,具有很多的毛色基因类,例如野生色(A)突变种[野生色等位基因(a)和白化等位基因(C)]、淡黄色(d)、粉红眼(p)、红眼(r)、银色(S)、沙色(sd)、黄色(e)、白灰色(wb)等,在遗传学研究中常可运用。

大鼠生物研究

细胞变化特点
动情前期(P)
(Proestrus stage) 18 17-21 卵泡加速生长 全部是有核上皮细胞,偶有少量角化细胞

大鼠动情期

(E)
(Estrus stag) 42 9-15 卵泡成熟、排卵 全部是无核角化细胞或间有少量上皮细胞

大鼠动情后期

(M)
(Metestyus stage) 12 10-14 黄体生成白细胞、角化细胞、有核上皮细胞均有

大鼠动情期间

(DI)
(Ciestrus stage) 48-72 60-70 黄体退化 大量白细胞及少量上皮细胞和粘液

大鼠动情周期

小鼠120~144小时;大鼠96~120小时
15.大鼠(包括小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如有T波也是与S波紧挨着
大鼠大鼠
,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线的S-T段。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豚鼠以上较大的动物均有明显的S-T段,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应以注意。
16.大鼠垂体较脆弱地附着在漏斗下部,不需要很大的吸力就可以除去而不破坏鞍膈和脑膜,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大鼠也很适于作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腺切除手术。
17.大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但盲肠功能不发达。不耐饥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双子宫。胸部和鼠蹊部各有三对乳头。胰腺十分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染色体为21对,寿命3~4年。
18.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跳频率475(370~580)次/分,呼吸频率85.5(66~114)次/分,通气量7.3(5-10.1)ml/分,潮气量0.86(0.6~1.25)ml,耗氧量2000mm3/g体重,麻醉时收缩压116(88~138)mmHg红细胞总数8.9(7.2~9.6)百万mm3,血红蛋白14.8(12~17.5)g/100ml血,白细胞总数:5000~15000/mm3,血小板10~30万/mm3,血容量占体重的7.4%,红细胞比重1.090,总蛋白7.2(6.9~7.6)g%。

大鼠疾病防治

大鼠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Anthropozoonosis),是所有普通级实验动物应排除的一种疾病。
1. 病原体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无芽孢、鞭毛。此菌抵抗力弱,60℃以上和一些常规消毒药就可将其杀死,但在饮水、土壤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患病和病死的动物。人和各类实验动物均可感染,人感染后发生肠道疾病,呈食物中毒症状。本病可水平传播,如通过接触病死或带菌的动物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发病,苍蝇和野鼠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3. 临床症状
急性呈暴发型,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动物就大批死亡, 往往是下班时一切正常,第二天上班发现动物已有1/3死亡。亚急性表现为病鼠食欲、饮欲减退甚至废绝,被毛蓬乱无光泽,眼结膜发炎、眼睑粘合;腹泻,粪便呈泡沫状粘液、黄绿色、味恶臭,严重时粪便中带有血丝,通常可见病鼠腹部膨大,手弹可听到明显的鼓音,一般病程二、三周。慢性的有上述症状,但症状较轻,患鼠逐渐消瘦,二、三周后逐渐恢复。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作初步诊断,确诊须作细菌学检查。
5. 防治
加强饲料、饮水、笼具、垫料的消毒,严防野鼠、苍蝇污染饲料、饮水。 饲养室定期消毒。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发现病鼠和带菌鼠及时处理。
一般鼠群感染本病,很难彻底排除,需全群淘汰,重新引种。

大鼠支原体病

1. 病原体
肺支原体(mycoplasma pulmonis),革兰氏染色阴性,典型的支原体菌落为圆形,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呈多种形态,如圆形、杆状、放射状、环状。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发病或隐性带菌的动物[1]。它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传播途径, 但没有严格的宿主,人、各种实验动物都可发病,植物也能感染。
3. 临床症状
大鼠主要引发肺炎症状。动物突然发病,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有支气管肺炎或细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症状。病鼠体重减轻,被毛粗乱,常常在饲养盒一角蹲缩。大鼠最易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和关节,感染部位可见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包括充血、水肿以及浆液性分泌物形成。
4. 诊断
大鼠鼻咽部擦拭取材培养,检查出支原体即可确诊。
5. 预防及控制
预防本病的措施是加强饲养室的卫生消毒工作,对饲养室周围的环境进行化学药物消毒。控制本病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持无支原体的动物种群,可采取剖腹产净化种群。

大鼠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是重疫区,[1]近几年屡有报道发生流行性出血热造成人员死亡。对实验动物而言,各种实验动物都可发病,尤以大鼠发生较多,所以又称为大鼠流行性出血热。

大鼠病原体

主要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HFV)。1978年,朝鲜李镐汪首次从黑线姬鼠肺中分离出该病毒。随后, 我国科研人员也从大鼠肺中分离出该病毒。
本病毒为RNA病毒、 有核衣壳包膜, 病毒颗粒结构粗大、 较集中, 平均直径为100um(50-150),它对乙醚敏感,不耐酸、不耐热,在50℃30分钟或PH3.0条件下37℃1小时就可灭活。

大鼠流行病学

野鼠是主要的传染源,我国带毒野鼠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家鼠等。 本病易感对象广泛,包括人类和各种实验动物,尤其大鼠发生较多。[1]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有虫媒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究竟以哪种方式为主进行传播还有待研究。

大鼠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倾向、肾脏损害。大鼠体温升高到40℃(正常体温37.8 -38.7 ℃)。解剖可见浆膜、脏器出血明显,毛细血管损伤,肾脏肿胀,体积增大,表面及包膜下充血、出血,切面可见皮质苍白,髓质呈紫红色,高度充血、出血,有灶性缺血性坏死。

大鼠预防

第一,消灭野鼠,不论居民区还是饲养区都要下大力气进行灭野鼠工作, 定期、定时统一行动。
第二,建立严格的清洗消毒制度,饲料、垫料、笼具、工作服都要彻底消毒。
第三,做好个人防护,饲养人员、接触动物的科研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完毕彻底更换衣物,用肥皂水洗手。
第四,定期检测动物, 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已测序物种基因组

参考资料
  • 1.蒲松龄 著,朱其铠 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 、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