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四六分账”,实则任重道远——2018年上半年热分析仪政府采购中标信息汇总

2018-07-11来源: 阅读量:978
0

  热分析仪根据其测量物理性质的不同,具有纷繁的门类。仅较为常规的仪器子类就有十余项。

  其价格随仪器类别、品牌、功能的不同而区别显著,价高者可达数百万元,价低者则仅有数千元。

  对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公示的2018上半年度热分析仪器政府采购中标信息,仪器信息网编辑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希望能够以点带面,帮助读者了解近半年热分析仪政采市场的现状及趋势。

  从中国政府采购网所悉,2018年上半年热分析仪政府采购中标公告信息共计74条。数据显示,差示扫描量热仪独领风骚,涉及的中标信息占比22.97%,为采购最多的仪器子类;反应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热重分析仪三者平分秋色,各占比17.57%。从数据统计上来看,这4类仪器最受研究机构青睐。

图1 2018上半年度政采热分析仪种类分布

  这些仪器都被哪些地区的机构所选择呢?笔者考察了热分析仪器采购信息的地域分布情况,甘肃的中标信息数居于首位,占比13.51%;北京以12.16%紧随其后;辽宁、广东、福建、广西、山东分列3-7位。上述七省市共占比70.27%,相互间的差距较小,且地域较为分散:占据头名的甘肃省位于西北,在西部地区一枝独秀,这值得引起热分析仪厂商的关注;随后几名分布在华北、东北、华南等地区,并未发现显著的区位集中现象;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科研院所分布较为集中的江浙沪地区中标信息数总和仍未及甘肃省一半。

图2 2018上半年度政采热分析仪省份分布

  那么,这些机构采购的热分析仪器品牌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对中标公告中不同仪器子类的统计发现,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的比例约为4:6,但若细分到不同的采购价格区间,则可以发现国产品牌热分析仪存在更为深远的问题。

图3 2018上半年度政采热分析仪品牌分布

  按图4中5个价格区间进行划分,1万元以下的产品清一色为国产品牌,包含仪器种类有量热仪、熔点仪、导热系数测量仪等;1~10万元区间的情况与前者类似,也为国货所垄断。从采购项目数量看,这两价格区间内合计约占比30%,但由于仪器单价低,不可等同于国产仪器所占的市场份额。而在最重要,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中端市场上,10~50万元价格区间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价格上半区为进口品牌所垄断,下半区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仅有梅特勒两款熔点仪的价格在10余万元。数据显示,随着价格的持续上升,在50~100万元和100万元以上的两个价格区间内,国产品牌更无从撼动国外品牌的统治性地位。

  国产品牌包含了:北京恒久、上海盈诺、上海菁仪等,各品牌的竞争呈现胶着态势;国外品牌包含了:TA、耐驰、珀金埃尔默等,TA与耐驰在不同价格区间内交替领跑。TA主要集聚在10~50万元的价格区间,而耐驰在50~100万元价格区间内占优。其余品牌分散出现在不同价格区间内。

图4 2018上半年度政采热分析仪价格分布

  可以看出,在低端产品市场上,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这多是由于国产品牌具有更显著的价格竞争力;同时在笔者之前整理的热分析仪国外主流厂商产品名录中,并未发现外企在这一价格区间进行产品布局。而国外品牌则主要瞄准单价20万元以上的市场,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更是具有绝对统治地位。

  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两点:一、国外厂商在热分析仪器的发展历程较长,具有更深厚的技术积淀,可以制备出功能更复杂,更能满足研究者高端需求的仪器,而国内厂商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二、国内厂商在面临高端市场较难切入的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以量取胜,而不只单纯地受到产品技术壁垒的影响,这从部分采购行为出现单型号单批次采购数量超过10台的情况也可以看出。

  总而言之,目前国产热分析仪与国外产品在市场占有方面差距还较大,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在低端和高端市场上两级分化明显。希望国产厂商通过资金、市场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与发展,能够逐渐改变国外产品对高端热分析仪领域的垄断地位。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i

习惯用手机看资讯?

扫描进入手机站

一键筛选来浏览

信息更精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 、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